2020年10月30日,是山西省屬煤炭企業轉型的一個重要節點。
10月30日,晉能控股集團正式掛牌。新成立的晉能控股集團注冊地大同,下設晉能控股煤業集團、電力集團、裝備制造集團,中國(太原)煤炭交易中心、研究院公司、財務公司六大子公司。注冊資本500億元,資產總額1.1萬億元,職工47.3萬人,煤炭產能近4億噸,電力裝機3800萬千瓦。
對山西省屬煤炭企業進行深度改革重組,組建晉能控股集團,是山西省委、省政府從根上破解“一煤獨大”困局,全面深化轉型綜改的重大舉措。晉能控股集團重組,涉及山西省同煤、晉煤、晉能以及潞安、陽煤五大省屬重點煤企。加上之前,山西省完成了焦煤集團與山煤集團的合并重組,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煉焦煤和焦化企業”。七大煤企重組全面完成。
一、重組前的七大煤炭集團
山西大型煤炭集團呈“5+2”的格局:同煤集團、山西焦煤、潞安集團、陽煤集團、晉煤集團為傳統的五大煤炭集團,而山煤進出口、晉能集團屬于資源重組新增的兩大集團,這七家企業被稱為“山西省屬七大煤炭集團”。
二、重組后的2+3產業集團
經查詢,“潞安化工集團有限公司”于8月7日完成工商注冊,注冊資本200億元,由山西國資運營公司全資持股。注冊信息顯示,集團注冊地位于山西省長治市高新區漳澤工業園,經營范圍有化學品生產與加工、銷售,化工材料、炭基材料生產、銷售;生物化工及副產品的生產、銷售;煤焦化工及副產品的銷售;化工裝備制造;化工技術研發等等,這亦符合承擔整合省屬煤化工資產的集團定位。雖然目前,潞安化工集團尚未掛牌,但相較于2018年2月正式掛牌的潞安旗下山西潞安化工公司,注冊資本金明顯提升很多。
10月27日,華陽新材料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正式揭牌。集團由陽煤集團整體更名設立,新集團提出要大力實施“127”發展戰略,推動新材料產業集群向高端、綠色、節能、環保邁進,打造世界一流的“火箭級”新材料產業集團。
“127”發展戰略:
→ “1”即一個方向,聚焦轉型蹚新路這一戰略方向;
→ “2”即兩條路徑,堅持走碳基材料和數字資產兩條路徑;
→ “7”即七個支撐,形成氣凝膠綠色節能建筑新材料、功能性纖維新材料、新能源蓄能新材料、石墨烯新材料、鋁鎂合金新材料、大數據物聯網、5G智慧礦山七大支撐協同發展的產業集群。
10月30日,華新燃氣集團有限公司在山西省晉城市正式揭牌運營。集團整合重組省屬企業旗下燃氣類資產,組建全產業鏈的華新燃氣集團,資產規模將達到820億元,并擁有國新能源、藍焰控股兩家上市公司,成為省內上游煤成氣資源最多、抽采能力最強;中游管網占比最高、儲氣調峰能力最優;下游市場份額最大、產業配套最完善的大型省屬企業和燃氣產業市場主體。
重組后,山西原有的七大煤業集團與國新能源,8家企業重組為焦煤集團、晉能控股、華陽新材料、潞安化工、華新燃氣五家大型企業。主業更加突出,產業鏈條更長,行業競爭力更強,有利于快速發展壯大。就拿燃氣來講,幾大煤企都有燃氣板塊,但都是作為煤炭產業轉型項目,多為采氣,處于行業前端,同質競爭,難以做精做大做強。華新燃氣集團從上游抽采增量、中游輸送織網,到下游提速擴張,形成了全產業鏈一流的燃氣行業領軍企業。
三、從七大煤企看經濟轉型
從七大煤業集團產業布局看,基本是以煤為主,特色優勢產業為輔,延伸產業鏈。從2019年集團營收看,煤炭都不是營收最大板塊,同煤、焦煤煤炭營收占比超過30%,其他集團占比不超過20%;但從毛利來看,煤炭板塊占各集團均在50%以上,同煤占比超過90%,焦煤、山煤占比超過80%。轉型,還沒有賺到真金白銀。
近年來,山西一直在推進煤炭經濟轉型。但是,煤炭產量越來越高,2016年山西產煤81641萬噸,2019年97109萬噸,僅次于內蒙古103523萬噸,位列全國第二。這個產量超過了全球第二名的印度的煤炭產量(7.56億噸)。也就是說,全球第二大煤炭開采國──印度在中國只能排第三名。煤炭占工業比重越來越大,2008年全省煤焦冶電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86.2%,2011年煤炭占規上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61%,“一煤獨大”格局就此形成。
轉型見到積極成效,是在2019年。當年,全省非煤工業對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1.2%,超過煤炭工業22.4個百分點。
七大煤企的重組,是山西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重要講話重要指示,“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重要舉措,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先行先試、全面轉型”的智慧和擔當。主動擠壓煤炭產業規模,才能為新興產業騰出空間,充分發揮煤炭作為傳統支柱產業在戰略新興產業發育成長過程中的有力支撐作用,為轉型贏得時間和空間。橫下一條心、培育新動能,持續用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化、高端化、智能化發展,推動農產品加工精細化、特色化、功能化發展,推動文化旅游融合化、品牌化發展,推動現代服務業專業化、功能化發展,實現從“一煤獨大”到“八柱擎天”。